“休夫时代”下两性的“无限战争”?


5月18日。

520暂停离婚登记的话题曾一度冲上热搜。


520作为网络情人节。

大家关心的居然不是结婚,而是离婚这种反直觉的东西?

翻开事件的原委一查:

5月10日。

平江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

每年5月20日是结婚登记高峰之一,为避免人员拥堵,控制人员过度密集、扎堆,确保大厅办件有序进行,同时满足群众办理结婚登记的需求。

经研究决定。

2021年5月20日当天暂停受理离婚登记,请大家相互转告并谅解,特此公告。

公告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

3.2亿浏览、1.1万讨论都想看看它的合理性。

如果一定要上纲上线。

婚姻自由中确实也包括离婚自由,对于姻登记机关来说,没权利厚此薄彼。

但我们也不该忽略这样一个事实:


17日。

前述平江县婚姻登记事务所副主任解释称:520 当天人流量大,再加上现在的疫情,为了避免当天人员聚集扎堆,所以建议来办理离婚的暂缓一天。

公告上通知520当天暂停受理离婚登记,也并非真的不办理离婚,如果现场有人前来办理离婚登记,婚姻登记事务所还是会受理。

与此同时。

凯里市政务服务中心也就 "520 不办离婚 " 发表致歉声明,并调整相关事项,延长婚姻登记时间、增加结婚登记办理窗口、增设离婚登记地点。

这一场“战斗”好像是网友胜利了。

毕竟。

湖南平江和贵州凯里“剥夺”了他们的离婚自由。

有网友表示:

520这天只允许结婚不允许离婚,有种进牢笼进监狱的感觉,当场劝退。

也有人声称:

忙不过来可以限制当天的结婚登记人数,而不是砍掉一项职责规定的业务。

还有网友说:

如果为了避免人员扎堆,暂停结婚登记效果更好,离婚出现在520这是是歧视离婚人群。

没错。

湖南平江和贵州凯里确实有些表达“过激”。

但在某种程度上。

一个谐音演变的非正式传统节日开始影响主流政府的行政决定,这不正是政府政策方方面面“人性化”的开始吗?

但这种“成人之美”很显然拍到了老虎屁股上。

一纸婚姻“问题重重”?

百科上说:

婚姻,就是男女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长期契约关系。

泛指适龄男女以夫妻名义在经济生活、精神物质等方面的平等自愿结合,应取得医学、伦理、政治、民法等层面的认可,以夫妻名义共同生产生活并组成家庭的一种社会现象。

形成人际间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

但是现在。

这种流于纸面的定义显然太过理想化了。

4月份。

时间管理大师项思醒的“极限操作”就让人大开眼界。


5月份。

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结束27年的婚姻超跑也是闹得沸沸扬扬。


这两个人原本八竿子打不着。

一个结婚、一个离婚。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看似毫无关系。

但是放在婚姻这个议题上。

却又似乎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婚姻的“功利性”。

当“贫贱夫妻百事哀”成为了物质凌驾于精神的理想背书,没人关心元稹的本意夫妻患难与共。

现在的年轻人把三八、六一、七夕、双十一,甚至是清明都变成了情人节,可以理所当然的接受鲜花、红包和浪漫。

但却没人愿意把520这一天,“让”给那群比他们更需要这一天“象征意义”的人。

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太把婚姻不当一回事了。

结婚必须面临车子、房子、彩礼、婚闹等一座座大山。

离婚却只需要面临一个饱受诟病的“离婚冷静期”。

为什么要有离婚冷静期?

还不是因为这些年的离婚数量让人触目惊心。

从1987年的58.1万到2017年437.4万,30年、一代人的时间,这个数据就已经上涨了7.5倍。


2020年31省离婚大数据公布。

天津、黑龙江、吉林三省离婚占比甚至高达70%。


更让人意外的是:

全国离婚纠纷案中,73.4%最先提出的人都是女性,男性为原告的情况只有26.6%,双方都想离的只占8.91%。

中国已经进入“休夫时代”。

那为什么这么多女性想要离婚呢?

一方面是一些传统婚姻中的女性看清了过往的婚姻中没有爱情,网络平台也适时推出了——靳东。

另一方面是更多的女性受到了教育劳动参与率和全职就业率高达89%,重塑了社会地位和权责,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底气。

最后就是在社会方方面面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她们,正在试图通过娱乐综艺、选秀剧集打造“小奶狗”“小狼狗”“男色经济”重新定义自己想象中的“完美男性”。

社会上已经有很多“独立女性”主张“不婚主义”。

甚至呼吁“取消婚姻”。

奇葩说上已经有人探讨“婚姻制度会不会消亡了”。


两性对立“愈演愈烈”?

当婚姻中爱情的成分越来越少。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闪婚”“闪离”。

不管是结婚,还是离婚。

他们各自、两个人自然有权作出任何选择。

但别忘了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诞生”出新家庭的过程,也是两个人结合“诞生”新生命开始。

婚姻从来不只限于爱情。

但现在的年轻人感情真的太“随性”了。

知乎上有800多万人关心跟大叔谈恋爱是什么感觉?


虽然我也是个大叔。

但我却有自知之明。


还有人把感情当成是“儿戏”。


更大的问题是:

两性对立似乎无处不在。



从凤姐到此女。

我们就当一切都是表演。

但在镜头之外。

前有商贸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讨伐男性的身高?


原来在他们眼中:

1米72就是三等残废。

那我1米63岂不是半身不遂了?


当然。

男人自然也不是“白莲花”。

但很多人眼中的“坏男人”和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普通人来说。

真的不在一个频道。


而这个有“病”的世界对于男女都心怀恶意。

女性这边有“杀猪盘”。


男性这边单身青年刚刚减半。


你以为从3490万下降到1752万我们就能找到对象了?

你太看得起我们了。

根本问题在于:

两性问题在舆论风潮中从未平等过。


就连乃万想为心爱的男孩说句话也受到了无差别攻击。


杨笠的“攻击姿态”犹在耳边。

乃万错在哪里?

错在没有“同流合污”呗!

而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现在的互联网帮女性说话可以,但是反过来就不行了,无论男女都最好不要帮男性说话。

男性稍微有一点“冒犯”。

就有人给你扣上引战“性别对立”的帽子。

消费主义“推波助澜”?

不知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

市面上开始流行这样一种消费市场价值链:

少女 >儿童> 少妇 >老人 >狗> 男人。


据说。

这个观点还是美团CEO王兴提出来的。

往好了说这是价值链。

往坏了说就是食物链。

可怕的是中国市场已经在这条食物链上达成了“共识”。

我们理解。

女性作为消费市场主力,在“女性向”“她经济”“她时代”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被市场“异化”。

这不。

已经有学者指出:

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不仅是一段控制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历史,更是一部催生并控制女性消费欲望的历史。

当他经济慢慢兴起。

男性深陷于游戏、手办、炒鞋、炒币和直播打赏。

我们似乎也没资格说什么?

但就算如此。

男性在消费市场中依旧还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黑马。

一是我们的耐心更低,会更多考虑实用性和性价比。

二是我们天生有钝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炒作冲动。

三是我们决策更果断,简单粗暴对品牌忠诚度更高。

如此种种。

男性的钱包就没那么容易打开了。

这也是追星一族中为什么女孩子更多的缘故。

因为男孩子的钱不好挣不说,还很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单身的人看不到脱单的希望。

两性对立也不见真正平等的那一天。

另一边消费主义的炮口有对准了“普且信”的男性。

而这。

就是最近躺平主义兴起的原因。

感觉不到生活盼头的他们已经在主动开始“低欲望化”了。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已经在那条河中“追”上了欧美,但很多问题依旧需要在日韩身上找到答案。

知友@不停旋转的陀螺 在《为什么欧美、日韩男性选择躺平了,女性疯狂的求着男人结婚?》中讨论过躺平的可行性。

但不管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躺平始终很消极。

只愿我们在这一场“无限战争”中还有机会看到阳光。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休夫时代”下两性的“无限战争”?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