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换帅:“老将”顾建忠好当家吗?

文:向善财经

近日,上海银行宣布董事长金煜由于年龄原因辞职。

辞职后,将由“老将”顾建忠接棒,担任上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据公开资料显示,顾建忠此前为上海农商行行长,再往前,曾于上海银行多个部门担任过高管,工作超过17年。

可以说是上海银行的“元老级”人物。

对上海银行有了解是好事儿,能更加熟练地接班。

只是如今上海银行有点儿“昔非今比”,从以前的城商行二哥,仅次于北京银行,到如今被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追赶,成为了行业老四。

因此,顾建忠的上任,外界多抱有期待,主要想看其能不能带领上海银行重新成为行业“领头羊”?

上海银行年报公布:化身投资高手?

在上海银行公布人事变动情况后,紧接着公布了2024年财报,从中我们得以能够一窥“老将”顾建忠将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行长施红敏上任一年来的成绩。

对于行长施红敏而言,上任刚一年,业绩自然越红火越好。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银行实现营收529.9亿元,同比增长了4.79%;实现归母净利润235.6亿元,同比增长4.50%。

资产规模上,上海银行截止2024年末,资产总额达到了32266.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4.57%。

从大面上看,上海银行这份成绩单还是比较亮眼的。

不过横向看,上海银行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竞争力有所不足,远不及江苏银行们。

2024年,江苏银行实现营收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实现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了10.76%。

宁波银行实现营收666.31亿元,同比增长了8.19%,实现归母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了6.23%。

无论是在业绩总量还是增速方面,上海银行离二者都有些距离。

在盈利能力上,截止2024年末,上海银行的净息差为1.17%,较上年末下降了17个bps,虽然江苏银行与宁波银行也有所下降,但是都保持在1.86%的水准。

不免疑问,如此低的净息差,上海银行靠什么来赚钱?

上海银行2024年利息净收入为324.9亿元,同比减少了7.6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9.59亿元,同比减少了19.46%。

在利息收入与中间收入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上海银行选择了“搞投资”来拉动业绩增长。

2024年,上海银行实现投资收益131.7亿元,同比增长了94.42%。

足足翻了一倍。

而且这种趋势并未下降,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银行实现投资收益65.46亿元,同比增长了118.74%,占营业总收入的48%,已经接近2023年一整年投资收益总和。

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合理的投资收益能够增强营收多元化能力,抗风险能力。

但上海银行的投资收益是不是占比太高了?

金融市场的铁律,高收益的背后是高波动。

如果银行的资产配置过于偏向低收益的资产,那么整体的收益水平就会下降,进而影响净息差。可偏偏以稳健为主的银行业,天生就不适合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打法。

再加上‌投资类资产占比过高‌,本身还可能会加剧银行业绩的波动。特别是在市场环境不利时,投资类资产的损失也会对银行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在去年,中国金融市场“股债”双牛,如今明显出现高波动情况。

投资多也难免加大了上海银行的市场风险。

作为位居上海的城商行,按理说不应该拿投资当做业绩增长的“救命稻草”,上海不仅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金融核心,还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银行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为何利息收入这么难呢?

终究起来,还是业务上有短板。

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年年增高,离不开零售业务转型的成功。

截止2024年末,江苏银行的零售AUM规模超过1.42万亿元,稳居一哥位置。

宁波银行紧追其后,2024年末,宁波银行零售AUM规模为9600亿元,同比增长了15.2%。

上海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起来就较为尴尬,自2020年以来,上海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出现不断收缩的趋势。

2020至2024年,上海银行的消费贷余额分别为1583.68亿元、1421.39亿元、1107.19亿元、1085.56亿元、1054.74亿元。

与此同时,带来的就是上海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在过去三年中,其利润总额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

2022—2024年,上海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利润分别为38.48亿元、36.28亿元、26.0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了37.94%、5.74%、28.16%。

三年的连续下滑,这反映了其零售业务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也给将上任的董事长顾建忠出了难题。

在资产质量上,不良率及不良规模下降成为一大亮点。

截止2024年末,上海银行的不良率为1.18%,较上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为165.8亿元,减少了0.25亿元。

从这看,上海银行信贷质量并不错。

不过在不良率等指标趋好同时,上海银行在2024年计提了124.47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较2023年末增加了10.13亿元。

其中贷款减值损失达到了130.07亿元,同比增长了12.79%,这一损失比整体信用减值损失还大。

此外,上海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进一步上升到292.35亿元,占总贷款的2.05%,这就说明上海银行的资产质量未来依然存在一定的“变脸”风险,所以还需要以顾建忠为代表核心管理层进一步严把风险安全关。

频收黄牌,顾建忠面临内控难题?

除了业绩上有压力,顾建忠面临的上海银行内控挑战也不少。

近几年,上海银行可谓多事之秋。

据天眼查APP显示,上海银行收到罚单不断。

今年一月初,上海银行因在贷款管理及代理业务中存在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行为,被上海金融监管局处以200万元罚款,同时,相关负责人也受到了警告及罚款的处罚。

此后,又收到三张,今年一共过了四个月,上海银行也收到了四张罚单,平均一个月一张。

在往前一年,2024年,由于违规办理备用金结汇、违规办理内保外贷等八项问题被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给予警告,并处以天价罚单9854.4万元。

原本2024年的天价罚单,会倒逼上海银行内控管理提升,但今年的表现还是有点儿差强人意。

近三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银行累计被罚款超过1.3亿元。

通过近来的罚单对比来看,上海银行的代销业务是违规的高发区域之一。

据江苏经济报最新调查,部分员工为了完成业绩指标,向客户推荐高风险理财产品且未充分披露风险,甚至与第三方机构私下合作收取回扣。

看到这,其实我首先想到的是上海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

上海银行在去年就面临过很尴尬的老年人理财诉讼问题。

简单地说,上海银行浦三路支行的前理财经理陆游曾向不少退休老人推荐了良卓资产的私募基金产品,他们称在陆游的推荐下,误将私募基金当作上海银行的理财产品购买,结果导致巨额亏损。

随后,这些年迈的老人就将上海银行浦三路支行告上了法庭。

最后,一审判定其赔偿原告王云四成损失金额,不过今年,上海银行浦三路支行不服一审判定,并提起上诉,至今案件仍在审理中。

不管最终如何,上海银行在养老金融服务上的声誉都会受损,同时这也为上海银行在打造养老金融生态圈时提出了一个警醒。

在养老金融领域中,老年人由于金融知识及风险意识淡薄,容易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伸手之地。

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向老年人违规兜售理财产品问题频发。

像今年2月份,新京报报道,湖北武汉有银行网点违规引入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冒充银行职工向储户推销保险,故意混淆存款与保险区别,误导中老年储户。

上海银行在上海地区养老金客户市场份额一直保持首位,拥有许多老年客户。

如今业绩增长压力大,基层员工们的业绩压力也大,此时的行业情况,更加考验了上海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

代销业务问题频发意味着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很让人担心还会不会再度引起类似于老年人上诉问题。

因此,上海银行还是在内控管理上长点儿心吧。

此外,上海银行屋漏偏逢连夜雨,此前踩雷宝能系,至今仍未走出阴影,一直在于对方打官司中。

今年3月份,上海银行发布诉讼事项进展的公告。

《判决书》显示,宝能相关企业及姚振华需要偿还借款本金25.8亿元及相应的利息等。

除此项纠纷外,目前上海银行与宝能系及姚振华仍有两起合计超72亿元的纠纷。

可见,既有业绩压力,又面临内控难题、还要处理踩过的雷,顾建忠接任这个“一把手”,难度并不小,希望在其带领下,上海银行能够重做行业领头羊。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换帅:“老将”顾建忠好当家吗?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