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价格战,长城汽车何以高增长?

导语:2024年,长城汽车净利润增长超八成,靠三大能力给出长城答案。

价格战是七伤拳,长期主义才是九阳神功。

当新能源造车的盈利困局遇上价格战,大批车企陷入“生长悖论”:价格战放血续命可耻,但不加入就被淘汰。所有人都知道价格战是“七伤拳”,但没有多少人有勇气放弃自损八百的“武力值”,而投身回报期未定的“九阳神功”修炼。

原因在于“九阳神功”的修炼代价太大。在技术造血、生态造血、全球化造血这一套长期主义的标准答案中,每一个拎出来都意味着高投入、高门槛以及漫长的回报周期。而陷入价格战和盈利困局的众多车企,要么耗不起、要么等不起。

行业大流如是,长城汽车看似笨拙的长期主义坚守就显得尤为突兀。但亮眼的财务报表却证明:“笨”未必是错的。

在长城汽车刚刚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中,公司在营收、毛利润、净利润、单车收入、新能源车型销量、海外销量等多项指标上均交上了大幅增长的业绩答卷,且都创下历史新高。

将这份昂扬向上的经营业绩拉出来细看,或许能一观车企跨越周期的解题思路。

01 技术造血

2024年的中国车市可谓冰火两重天: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的繁荣表象下,掩盖着消费疲软而近乎停滞的销量增长,被价格战拖垮的企业利润,在混战中被中伤的四成经销商……行业竞争加剧、盈利持续承压的情况下,中汽协甚至担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此氛围中,长城汽车这份业绩报告无疑是难得可贵的。

汽车行业“增收不增量”的根源不难找——低价换市场的价格战。过去两年的价格内卷中,“尾款立减”、“置换补贴”、“焕新红包”、“现金补贴”等花样优惠层出不穷,汽车售价一跌再跌。行至2025年,车企们踩着国家和地方“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尾巴,一口气梭哈喊出3-6万元的直降力度。甚至有部分豪车车型下探至15万元左右。

“是否加入价格战”不是选择题,而是送命题。只因汽车行业的头部效应在进一步加剧,后排玩家很难摆脱加速被淘汰的命运。2018年的造车盛世,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超过487家,到了2024年底,这个数字跌破40。

在行业普遍“放血续命”时,长城汽车却呈现出健康的增长曲线。2024年公司营收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3%。而根据乘联分会披露的数据,中国汽车行业同期收入同比增长4%,利润则同比下降8%。

这份“逆天”的业绩增长,正是因为长城汽车拒修“七伤拳”,而选择长期主义的“九阳神功”,明确地摆明“不卷价格卷技术”的立场。

2024年5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曾在股东大会上强调:越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越是要坚守底线,发挥企业“长板”,做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要创造社会价值,如果亏损的话,长期看是坚持不住的,必须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

“技术造血”就是长城汽车的“长板”,亦是从始至终所坚守、累积出来的。从上世纪90年代的长城迪尔皮卡奠定自主技术基础,到2010年以后的哈弗H6推动自主技术追赶,再到今天新能源多线并行的技术突破和领先,长城汽车将“卷技术”刻进了DNA里。

翻开2024年财报,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长城汽车的“技术造血”能力。

在动力技术上,Hi4混动架构的推出,彻底改写了市场规则。长期以来,行业困于单电机混动架构“有电龙、没电虫”的桎梏,长城汽车以Hi4双电机串并联技术掀起了一场静默革命,不仅实现了200km纯电续航与1.2L/100km综合油耗的性能突破,更将四驱体验的门槛从30万元级拉低至20万元市场。

这种“降维打击”直接反映在销量上即:2024年,Hi4车型销量占比超60%,成为新能源板块的利润支柱。

在软件技术上,长城汽车另辟蹊径地选择了“场景化智驾”的务实路线,旗下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聚焦高频使用场景,2024年用户智驾使用率达96%。不同于堆砌激光雷达数量的军备竞赛,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依托SEE端到端大模型和日均100TB的训练数据吞吐,在复杂路况下的事故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将视野纵深到产业链,会发现长城汽车“技术造血”的红利正在释放。例如,通过提高不同平台在零部件底盘的通用化、整车通用化率等,将零件采购成本降低30%~50%,进而催生出"平台化造车"的敏捷优势。这样企业的技术优势也将顺势转化为供应链话语权,进而构筑起独特的成本壁垒。

整体来看,Hi4混动架构加上“坦克”、“咖啡智能”等技术品牌,使得长城汽车的“技术造血”顺利打通了降本增效链路。财报显示,长城汽车2024年的毛利率19.51%,同比提升1.36个百分点,排进了自主品牌的TOP3。同时,公司单车净利润1.03万元,同比提升0.46万元,同样处于行业领跑地位。

亮眼的数据背后,藏着长城汽车2.8万项全球专利构建出的“技术银行”。财报提及,公司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申请专利2.8万余项,其中授权专利达1.7万余项,这部分专利申请已经覆盖欧盟、美国、日本、东盟等40余个国家/地区。

在“九阳神功”的加持下,长城汽车已经开始通过技术重构行业规则。比如 Coffee Pilot Ultra 率先通过了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认证,树立行业合规标杆;Hi4-G技术实现"油电同价"策略,重构商用车成本体系;通过垂直整合建立蜂巢易创、未势能源等六大核心零部件公司颠覆供应链规则等。

02 品类造血

而在“技术造血”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森林生态,即通过城市车平台、越野车平台和智能化平台三大技术基座,遵循“硬件分工+软件统一”的原则,长城汽车孵化出了六大品牌共生的品类生态。

如果说技术森林是生态繁荣的根基,那么品类裂变则是枝繁叶茂的必然。打个比方,哈弗H5可以通过坦克平台蜕变为硬派越野悍将。如此一来,不同的产品枝桠,从不同的模块平台中脱模,结出差异化的品类果实的同时,也在共享智能化平台的算力养分。

长城汽车技术森林生态的效率,能从不同的定位和使用场景,将产品匹配到不同的技术平台,从而实现快速且高质量的生产。而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动力电池)、毫末智行(自动驾驶)、诺博科技(智能座舱)等生态链企业,则为长城汽车的品类创新提供定制化技术方案。

这种技术生态化学反应,源自长城汽车三十载品类进化经验和战略定力。从皮卡时代市占率50%的绝对统治,到SUV浪潮中千亿规模的裂变跃迁,再到科技出行时代六大品牌构建的“平行宇宙”,长城汽车都能在消费趋势上精准卡位。

这种对用户需求的洞察能力,在六大品牌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哈弗定位“全球SUV专家”、魏牌是“高端新能源先锋”、坦克SUV主张“铁汉柔情”、欧拉专注打造“更爱女人的新能源汽车”、长城皮卡是中国皮卡领军人物、长城灵魂摩托的定位是“豪华旅行车”。

它们在打开细分市场时,是高管“400热线”与“回声平台”构建的用户需求捕捉系统,将市场脉动实时转化为品类创新的源代码。2024年3月,长城汽车提出中国首个汽车产品个性化共创理念,至今还在深度影响着长城汽车的产品研发和生产。

03 全球化造血

当品牌站在生态的顶端,长城汽车的森林根系已经延展至世界各地。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长城汽车海外销售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目前,长城汽车拥有全球用户超1400万,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海外累计销量突破190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其海外业务毛利率达18.76%,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价值车型如魏牌高山、坦克700 Hi4-T在东南亚、中东市场溢价8%-12%,印证了“技术输出+品牌溢价”模式的成功。

根据规划,长城汽车将加速推进“生态出海”战略,计划到2030年实现海外年销百万辆,其中高端车型占比超三分之一。

“生态出海”可以理解为“产品出海”的升维。就长城汽车来看,即包括欧洲待落地的欧洲研发中心,欧亚、泰国、巴西拥有三座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及多个KD工厂,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等在内的研、产、供、销、服的全面全生态出海。

2024年,公司高价值车型正在海外提速布局。魏牌高山出海迪拜、欧洲,坦克700 Hi4-T在哈萨克斯坦上市,坦克500登陆智利和印尼,坦克300进入南非、墨西哥、阿塞拜疆和马来西亚市场。

进入2025年2月,长城汽车位列澳大利亚中国品牌销量第一。3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与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吉思德会面,共话中澳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合作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长城汽车生态在海外的枝繁叶茂,叠加当前已经初具规模的技术海外溢价,未来5年,全球市场将成为长城汽车的又一“造血机器”。

04 结语

在汽车发展史上,丰田的精益生产、特斯拉的技术密度、保时捷的品牌势能被后来者们拆解为汽车工业的“标准答案”。新时代下,长城汽车跨过老版教科书,给出了一个“效率×创新×溢价”的新的中国方案。

精益生产的效率由供应链韧性支撑,技术创新有RAG知识平台与算法中枢来支持,品牌势能的溢价则在不断强化的高品质产品矩阵中壮大。

价格战是行业的“集体无意识”,长城汽车却用自己的“造血”证明了另一种可能:当车企将技术、标准、生态的护城河挖得足够深,便能从“内卷红海”跃入“价值蓝海”。

作为中国品牌,长城汽车早一步在“九阳神功”的修炼中,打通了任督二脉。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突围价格战,长城汽车何以高增长?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