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认为是好生意的白酒行业,正逐渐褪去光环。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实现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了1.8%,白酒行业仍处于存量竞争阶段。
库存高企、动销疲软、价格倒挂……在面临共性问题之下,白酒行业加速洗牌,头部企业保持增长,二三线酒企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例如舍得酒业和金徽酒这两家复星系布局的酒企。
2020年,“复星系郭广昌”大摆酒局,先以25.54亿拿下了“甘肃酒王”金徽酒38%的股权,年底又以45.3亿拍下“川酒六朵金花”之一舍得酒业70%的股权,成为两家酒企的控股股东。
经过一番经营,两家酒企的命运也来到转折点。被复星重点押注的舍得酒业,业绩急转直下,被复星出让控股地位的金徽酒虽保持增长,后劲却愈发不足。在深度调整期里,复星的白酒棋局,还能怎么下?
舍得业绩不断下滑
4月25日,舍得酒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为15.7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05亿元下滑25.14%;扣非净利润为3.43亿元,同比降幅达37.14%。
事实上,在2024年其业绩就已经“变脸”。全年实现营收53.57亿,同比下降24.41%;归母净利润仅有3.46亿,断崖式下跌80.46%。在本属白酒旺季的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却同比暴跌51.1%,并且由盈转亏(净亏损3.23亿元)。
业绩显著下滑与行业头部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同期五粮液、老白干酒等白酒企业仍保持增长态势。
结合2024年报中的表述和行业背景,舍得酒业业绩下滑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产品需求走弱,动销疲软;二是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头部酒企的竞争力对舍得酒业形成了有效压制。
自身竞争力较弱的同时,行业环境的影响也客观存在,舍得酒价格倒挂的现象一直未能解决,被动选择了“控量挺价”的策略,期望帮助经销商提升动销,但即使短期内稳住了下滑的冲击,对于销量的提振也不会立竿见影。
目前,按照价格带划分,舍得酒业旗下主要有两大类产品:第一类是以舍得、舍之道为主要品牌的中高档酒,另一类是以沱牌特级T68、沱牌酒为代表的普通酒。
去年中高档酒销售收入约为40.96亿元,同比降低了27.66%,普通酒的销售收入约为6.93亿元,同比下降了23.44%。显然,公司所说的“聚焦中高端白酒市场,加大了对高附加值产品的推广力度”,没能换回期望中的回报。
从地域上看,舍得在四川省内外的销售收入分别同比下滑20%及30%。如果在省内动销疲软的话,面对全国市场的竞争只会更吃力。
数据反映得更加直观。2022年至2024年,其存货逐年攀升,分别为35.83亿元、44.24亿元和52.19亿元。而合同负债却在连年降低,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96亿、2.77亿元和1.65亿元。
合同负债一直被视为白酒企业的“蓄水池”,是考察酒企未来一段时间造血能力的关键指标。高企的存货和下滑的合同负债,说明舍得的酒如今真不好卖了。
大幅下滑的业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实是难以承受之重,特别是考虑到舍得酒业的长远发展,着实让人为其捏一把汗。2024年1-12月,公司净现金流为-7.7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了296%,公司经营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今年一季度,舍得酒业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24亿元,逆势增长了107%。剖析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商品采购、职工薪酬、税费缴纳等成本的大幅降低,背后本质是业务规模的主动收缩,以及短期政策性利好。
显而易见的是,难以开源,一味节流,只能解一时之渴,无法支撑长期发展,舍得酒业要想扭转业绩下滑的局面,还需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国化不利,金徽酒退守西北
金徽酒虽能保持增长,但后劲却越来越不足了。
早在2021年,金徽酒营收同比增长接近50%;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乎100%,一副蒸蒸日上的气势。然而随后四年间,逐渐走入了增长乏力的困境。
最近两年,金徽酒均未完成净利润目标,盈利能力受到考验。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0.21亿元,同比增长18.59%,“踩线”达成营收目标;归母净利润为3.88亿元,同比增长18.03%。增速大幅下降,但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今年一季度,金徽酒营收为11.08亿元,同比增长3.04%;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5.77%,增速已然创下了近五年来的新低。
并且,虽然营收完成了今年目标的三分之一以上,净利润完成了全年目标的一半以上,但金徽酒定下2025年“营收32.80亿元,净利润4.08亿元”的目标,相比上一年“30.21亿元营收,3.88亿元净利润”的指标,属实不算高。
究其原因,公司提出多年的高端化战略,成效不够显著,既没能建设高端名酒的品牌力,也没能承接低端白酒的大众消费红利。
从产品结构表现上看,今年第一季度金徽酒300元以上产品实现营收2.45亿元,同比增长28.14%;100元—300元产品营收6.3亿元,同比增长14.24%;100元以下产品营收2.21亿元,同比减少31.72%。
公司300元以上产品虽增速喜人,但其营收贡献并不高,2024年公司300元以上产品收入占比为18.75%,2025年Q1为22.11%,略微增长。并且,2024年金徽酒整体毛利水平在下滑,其中300元以上产品毛利率下滑2.1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有所倒退。
高端化之外,全国化也是金徽酒的夙愿,在“布局全国、深耕西北、重点突破”的雄心下,公司省外市场营收占比依旧不高。
金徽酒省外销售额仍显著低于省内。2024年,其在甘肃省内地区的营收为22.31亿元,占酒类营收比例76.90%;省外地区6.7亿元,占酒类营收比例23.10%。
虽然金徽酒在“大本营”甘肃市场拥有一席之地,但省内白酒消费规模始终有限,存量竞争特征显著。并且,在河南、陕西等新拓市场面临地产酒强势阻击,其全国化进程并不顺利。
产业资本的有心无力
2020年,复星大摆酒局,先饮金徽,再喝舍得,成为两家名酒的掌舵人。有产业资本加持,白酒企业本应如虎添翼,但实际看到的剧情却颇为曲折。
当白酒进入调整期,由于经营战略、同业竞争等问题,复星押注了当时业绩更稳的舍得酒业,对金徽酒不断减持,最终放弃了控股地位,退居为第二大股东。
离开复星的金徽酒认清现实,选择深耕西北市场,产品的高端化升级也不再激进,最终业绩止跌回升。而舍得酒并没能享受到复星的赋能效应,2024年成为上市白酒业绩“吊车尾”的酒企。
显然,“资本+产业”并非十全十美的加法,现实的复杂度往往出乎战略意图之外。细究复星没能经营好舍得酒和金徽酒的原因,既源自自身竞争力不足,也有外部竞争的不利因素。
复星入主后,主要的战略就是全国化和高端化,但在品牌力不足的情况下,显得过于激进。
复星入主舍得后,在产品上大力推高端,甚至推出藏品舍得10年,定位千元价格带,同时全国密集招商,2021年其省外经销商数量增幅超4成。
但是,白酒行业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式”竞争格局,品牌力直接决定企业价值。
在竞争格局中,茅台、五粮液等头部品牌牢牢占据高端市场制高点,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即使舍得近年来创新性地推出“老酒战略”,通过强化产品年份价值,为产品品质背书,但其品牌力撑不起来,在次高端的激烈市场中节节败退。
相比舍得,金徽酒的知名度、品牌力更是难以相提并论,贸然进军全国化,一败涂地实属意料之中。当前金徽酒深耕西北,把省外扩张重点集中在陕西、宁夏等邻近省份,不失为一项明智战略。
2024年,金徽酒300元以上的产品营收同比增速最快,达到41.17%,同时收缩全国化后成本下降,利润连续两年重回正增长。
连续对两个白酒品牌运营失败,复星在白酒领域的胃口,仍没能满足。复星继续借助舍得容纳更多酒类资产,23年收购夜郎古酒。
但事实证明,产业整合并不能确保一帆风顺,短平快的追求无法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复星想要打赢一场翻身仗,还需回归商业本质稳健经营。
结语
酒业的深度调整期,往往会深刻影响行业格局。
随着白酒行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头部酒企蒸蒸日上,二线酒企的生存压力将会更大,如不能调整经营、提振业绩,在周期之后只会被行业遗忘。
二线酒企以往的一大重要举措是推出高端产品,但白酒不是一门快生意,仅靠营销手段无法立竿见影。
不妙的是,中低端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大。头部酒企也在着手布局光瓶酒市场,比如山西汾酒的玻汾、洋河蓝优、绿西凤等。
或许对于二线酒企来说,牢牢抓住大本营市场才是活下去的首要条件,至于全国化,只能徐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