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星空
4月3日,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荷花”)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
这家中药饮片生产商在2023年以0.4%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国第二,却在冲刺IPO前夕被国家药监局通报产品检验不合格,叠加公司的业绩增速放缓、毛利率三连降、股东提前退出、面临集采等情况,让其港股上市之路备受关注。
1、多次尝试A股上市未果,上市前有股东退出
新荷花成立于2001年,其上市之路可谓是“屡败屡战”。
早在2011年3月,新荷花就曾向证监会申请在A股上市,并在2011年11月25日在创业板发审委工作会议上通过审核。
但仅仅一个月后,2011年12月23日,时任保荐机构就收到了证监会发来的举报问题核查函件,新荷花被举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该公司被人举报70%的销售额和营业收入是通过虚假交易、内部交易炮制的;
其二,质疑该公司与其他上下游客户之间也存在虚假交易2000多万元;
其三,质疑该公司年产值仅4000万元到5000万元,但年收入却达到3亿元,其中2亿元为虚假交易。
对于这些举报问题,时任保荐机构都一一进行了否认,表示新荷花不存在虚假交易行为。但2012年8月底,新荷花还是选择了撤回申请资料,首次冲刺IPO失败。
2020年9月,新荷花再次冲刺A股创业板,在问询环节被问及了前次申请上市遭举报后撤回IPO的细节,当时新荷花表示公司撤回IPO是因为实控人江云持股比例较低,上市动力不足,在遭到举报的情况下萌生退意。
2011年第一次冲刺IPO时,江云对新荷花的持股比例为29.81%。2020年申报IPO时,公司的实控人变为江云及其子江尔成,两人合计持股新荷花54.95%。
可惜的是,新荷花在2020年10月再次被问询后,并没有给出进一步的回复,而是在2021年4月21日撤回了上市申请,理由是“考虑当时的市场条件”,至此,他们的第二次冲刺A股失利。
2023年10月,新荷花还曾向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启动辅导备案,拟申请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考虑到未来业务的战略定位,他们最终在2024年4月自愿终止了辅导备案并决定寻求在联交所上市。
此次上市前,新荷花的董事长江云直接持股新荷花31.5%,并通过国嘉投资合计行使新荷花47.1%的投票权,其子江尔成持股18.1%。
此外,江尔成还有3位亲属在新荷花持股,分别是其母亲祁国蓉,持股3.6%;其舅舅祁杰,持股1.7%;以及其伯伯江平,持股0.6%。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2019年,国药君柏曾投资新荷花,双方还曾签有对赌协议,约定国药君柏享有特殊权利,包括回购权。截至2023年,国药君柏持股新荷花8.5%。
不过,在此次冲刺港交所IPO前夕,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新荷花与国药君柏以及多位个人股东签订了回购协议,总代价为9373.8万元,新荷花回购股份以后,国药君柏、谢理、杜庆龙、刘彤、薛萍、孙渝等均已经不在股东行列。
2025年3月,持股新荷花1.5%的广发信德以1994.1万元的代价将其全部股份转让给了上海吉达健。
2、业绩增长承压,集采降价或冲击利润
新荷花的主要产品包括毒性饮片产品和普通饮片产品,收入来自销售超过770个品类和4800种规格的饮片产品。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该公司的毒性饮片营收占比分别为14.8%、16.8%和13.8%;普通饮片占比分别为85.2%、83.2%和86.2%。
从最新的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看,新荷花的经营状况面临挑战。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收分别约为7.8亿元、11.46亿元和12.49亿元。营收虽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营收同比增速却从2023年的46.9%降至2024年的9%。
同期,公司的年内利润分别为7739.5万元、1.04亿元、8911.2万元。其中2024年该公司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年内利润同比下降了约14.3%。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报告期内分别为21.1%、18.5%和17.1%。
对于毛利率持续下降的原因,新荷花解释称因为报告期内他们向医疗贸易公司及药店的销售占比有所增加,由于市场竞争,这些客户类型的利润率通常较低。
数据显示,过去3年,这两个渠道为新荷花带来的合计收入占比分别为52.3%、54.4%和52.4%。此外,他们的毛利率也受到若干主要品种原材料成本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新荷花在报告期内的客户留存率也在持续下降,分别为86.5%、81.6%及63.6%。
可见新荷花在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均面临严峻挑战。
另外,新荷花在招股书中还披露了医药集采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
2023年5月,山东、山西等15个省份结成省际联盟,开始带量采购国嘉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21个品种。2024年中药饮片的带量采购计划已经扩大至45种及中国所有省份。
根据中药采购联盟计划,公立医院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所需的中药饮片,在本轮采购中,29个产品、55个规格中标。
目前,新荷花仍在就带量采购计划下的采购金额进行磋商。
据人民日报报道,2023年中药饮片联合采购中选结果显示,21个中药饮片品种共100家企业中选,平均降价幅度29.5%,最大降幅高达56.5%。按过往经验,不少企业会在集采中选择降低价格,以价换量。
据山东省医疗保障局2025年2月公布的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中选结果显示,新荷花的多种产品也在全国不同省份中选,此举也可能对新荷花相关药品的售价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其毛利率进一步压缩,加剧公司“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3、近期遭国家药监局通报,2024年退货拨备610万
除了经营上的难题外,新荷花还面临着保障产品质量方面的挑战。
据国家药监局在2024年10月29日发布的《关于19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2024年第47号)》显示,标称生产企业为“四川省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的红花药品(批号为“2204103”,规格为中药饮片),被检验认定不符合规定,不符合项目为“含量测定”,即原料及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符合规定。
新荷花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环节中也写道:“未能保持有效的质量保证及控制系统可能导致我们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可能导致对我们产品的需求减少,或发生产品退货,或遭取消或失去客户采购订单。”
招股书还披露,过去3年里,公司的销售退回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0.8%、1.6%和1.7%,呈现增长趋势。报告期内,他们分别计提销售退回拨备920万元、930万元和610万元。
报告期各期,新荷花的存货也有所增加,分别约为1.62亿元、2.19亿元和2.43亿元,2023年和2024年分别同比增加了35.3%和11.2%。
同期,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84天、74天和81天。公司解释称,存货的持续增加主要是由于他们策略性地提高库存以应对预期销售增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公司的营收增速仅为9%,低于其11.2%的存货增长速度。存货的增加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还可能面临减值风险,尤其是在中药饮片行业面临带量采购降价压力的背景下,值得新荷花的管理层警惕。
此外,新荷花面临的客户信用风险及交易对手风险也在加剧,报告期各期末,该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分别约为4.07亿元、5.08亿元和5.66亿元。
新荷花的港股IPO犹如一场“规模扩张”与“风险积累”的博弈。尽管其在中药饮片行业排名第二,但在营收增速放缓、毛利率持续下滑、集采导致价格下降等风险的影响下,有可能使其面临“规模越大,风险越深”的境地。
目前,随着集采的逐渐推进,中药饮片行业的整合大幕也已经拉开,未来的新荷花需要加强产品质量把控,夯实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新荷花能否成功登陆港交所,「创业最前线」也会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