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谈 | 教育智能硬件产品,校内刚需性大于校外

「双减」后,K12业务为主的教育企业谋求转型,教育智能硬件市场成教培机构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据多鲸教育研究院预计,2024 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6%。在过去一年里,教育智能硬件市场共发生 44 次融资。相对教育行业的其他细分市场, 教育智能硬件的投融资态势整体而言相对稳健,资金有一定聚拢趋势。

 

随着教育公司、非教育行业互联网公司的入局,教育智能硬件产品的种类趋向于多样化,从早教机、学习平板、点读机到后来的智能学习灯、智能纸、智能手写笔、陪伴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等。在千亿级市场规模空间下,哪些教育智能硬件方向值得关注?在「双减」之下,教育智能硬件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哪里?

 

近日,多鲸专访至临资本创始合伙人姜皓天。他表示,教育智能硬件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驱力,以及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互动学习。

 

 

2021 年 9 月,至临资本参与投资的教育机器人及 STEAM 玩教具公司蓝宙科技获得 1.89 亿元 A 轮融资。蓝宙科技主要为 B 端用户提供 STEAM 教育模式和产品方案,业务范围覆盖高校智能创新实验室、中小学素质教育完整解决方案。

 

姜皓天表示,「在教育行业『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我们就判断以学科类培训为核心的服务类模式将受到重大影响,而家长和老师希望孩子能够更好成长的需求没有变,这必将使聚焦素质类、STEAM 教育的企业和提供玩具、教具的产品类模式的企业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他给到的判断逻辑是,「双减」政策虽然给课后校外培训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但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并未减少。实际上,在「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科类辅导班减少,大量围绕孩子素质教育的兴趣班呈现快速多元化发展态势。在相对宽松的教育场景下,家长通常会出于孩子发展考虑给孩子购买学习平板、教育智能笔、儿童智能手表等。

 

当总需求不变,教学服务模式与产品服务模式此消彼长,以 1 对 1 、大班课等为主的教学服务模式逐渐弱化,而以教育智能硬件等为主的产品服务模式将得到强化。在他看来,区分教学服务模式与产品服务模式的根本在于,看其是否提供配套服务。「前者是卖给用户一个东西,还需要配一个老师进行教学,后者则是将直接产品卖给用户,不带任何附加服务,就像售卖电脑一样。」

 

基于此判断,究竟哪一类的教育硬件产品发展态势更好?姜皓天认为有两种,一种是开源智能硬件,另一种是像乐高一样的玩教具。

 

两者的共同点均是即拿即用,而非通过产品提供服务的模式。他认为,现在的智能硬件产品都在把智能硬件当成卖课的途径,通过产品提供服务,有违「双减」政策要求。因此他表示,「『跟政策玩捉迷藏』,明显是不可取的。」

 

 

2021 年国家「双减」政策沉重打击校外培训机构,互补效应一定程度利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对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而言,「双减」政策也在驱动市场发生新的变化。

 

「双减」政策中的「作业减压」细则明确规定「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在此场景下,智能手写笔、翻译笔等智能硬件将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双减」落实要从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两方面发力,但当前校外机构传统学科辅导业务受限,公立学校承载能力不足。在此场景下,诸如学习灯、学习机、教育机器人等教育智能硬件有机会实现「辅学」、「助学」等需求。

 

K12 学科培训承压,素质教育成转型重点赛道,处于美术、音乐等领域的硬件,如智能钢琴、智能练字帖、智能演奏器等正迎来新的发展方向。

 

对此,姜皓天表示,「政策对教育智能硬件起到决定性因素,例如智能白板、电子白板等进校的智能硬件产品受政策正向影响最大。相比于校内,校外的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则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例如玩教具等。

 

教育智能硬件按应用场景分类,可分为在家、在校、在途场景。在校场景的覆盖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和老师,涵盖课堂、 课间、 自习、 考试等多种场景。在家场景同样面向孩子,以课桌与客厅场景为主。在途场景则以外出场景为主。

 

姜皓天认为,To B 进校的教育智能硬件产品的刚需性要远大于 To C 在家的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对于 To B 产品而言,在国家大力发展智慧教育背景下,公立教育体系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需求最终要落到教育智能硬件终端的升级上,因此对进校的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相比于 To B 产品,To C 在家的教育智能硬件产品需求相对分散。

 

如果企业往教育智能硬件方向重点布局,需要对用户需求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当用户认为产品有价值时,企业获得更多资源,才能在市场站住脚跟。

 

 

谈及教育智能硬件未来的发展趋势,姜皓天认为,教育智能硬件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驱力,以及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互动学习。「学习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老师教、自学和互相学习,中国学生更习惯于第一种,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强调什么就去做什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而教育智能硬件则能够解决孩子在自学时所遇到的困惑。」

 

在他看来,今天这个时代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智能硬件能够辅助学生思考。

 

在新技术层面,姜皓天认为,AR 技术和 AI 技术能够给教育带来正向的促进作用。「在新技术涌现的当下,相信科技能够为教育带来更多赋能,进而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一方面,凭借 AR 技术,人们借助手机或者平板等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扫描卡片或者书籍上的文字图片,便可看到虚拟的物体模型出现在现实生活中。鉴于AR 技术独特的特性,可以在学前教育、K12 教育及成人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例如,在学前教育领域方面,以 AR 为主的互动产品主要起到陪伴作用;在 K12 教育领域,学生戴上 AR 眼镜便可看到课本上之外的事物,如星系、动物和植物等,获得更多观察视角。

 

另一方面,AI 技术有助于智能教育的发展,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姜皓天认为,尽管 AR 和 AI 能够给教育带来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新技术跟智能硬件的结合能否做到更大规模的因材施教、千人千面,仍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教育
百人谈 | 教育智能硬件产品,校内刚需性大于校外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