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双减」的第一个学期

开学在即,8 月 30 日,教育部召开第三场金秋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双减」和「五项管理」督导有关情况,并针对校外培训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如何区分、如何防止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或家庭、如何防止学校在校外服务或晚自习时间超纲教学等重点问题答记者问。

作为「双减」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新的学期,为落实中办、国办的重要文件,教育部将有哪些新的要求?学校又将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就切实做好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好「双减」的有关任务进行了介绍。

以下为会议散发材料:

目前,除个别地方暂缓开学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于 9 月 1 号安全正常开学。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现就切实做好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介绍以下情况。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把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创造性,以深、细、严、实的作风,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二、深入学习领会「双减」政策

各地各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进行专题学习,深入领会中央「双减」文件精神,特别是对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署和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学校在「双减」工作中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切实增强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使命感光荣感,激励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切实减轻过重作业负担

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双减」主要任务之一。教育部根据中央部署,已就加强作业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校务必高度重视,从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等方面抓好落实,坚决把过重作业负担压减下来。

要强化学校作业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义务教育学校逐一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制订了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是否建立了作业总量调控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是否做到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是否建立了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制度等。

教育部已将上述要求列入了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和「双减」重点工作监测台账,并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公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评判各地各校作业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推进课后服务全面覆盖

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缓解了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今年 6 月,教育部发出了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暑假期间各地对课后服务做了精心准备,新学期要实现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

学校课后服务要体现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既要为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指导完成作业,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要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宣传引导,促进学生更好地自愿选择回归校园参加课后服务。

要关心爱护教师,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补助。课后服务可以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并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

各地各校要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情况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部已建立了课后服务直报系统,将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

五、有效降低学生考试压力

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加强学业质量监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等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要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各地各校要认真按《通知》要求贯彻执行。

六、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鼓励支持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指导要点,幼儿园要帮助做好入学准备,小学一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期过渡性活动课程。

各地各校要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积极引导师生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提供的精品课程资源,广泛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精心做好教育部部署的「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推荐工作,激励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勇于投身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学情,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严明教育教学工作纪律

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各地教育部门要强化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并畅通社会反映意见渠道,自觉接受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立行立改、坚决予以严肃查处。

八、加强家校沟通和宣传引导

各地各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向广大家长深入宣传中央「双减」政策要求,详细介绍本地本校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和具体举措,密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主动争取家长积极支持学校做好「双减」有关工作,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协同减负的合力。

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宣传「双减」工作的典型经验和积极成效,及时开展交流推广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落实「双减」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各地各校还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共同上好开学第一课。围绕建党百年,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今年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联合制作了「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将于 9 月 1 号晚 8:00 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请各地各校提醒广大中小学生收看。中小学校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精神,持续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是重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开学后,学校要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身心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好状态,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新学期学习生活。

三是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今年是教育部和公安部推行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各地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园安全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开学前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严格落实校园安保措施,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加快实现专职保安员、封闭化管理、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护学岗配备「四个 100%」达标,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有序。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就「双减」和「五项管理」督导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例如,就「双减」设立专门举报平台,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双减」政策落实及成效被纳入政府履职督导评价等。

以下为会议散发材料:

一、关于「双减」督导

加强「双减」督导,是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的明确要求,是推动「双减」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双减」督导措施和开展的工作,主要有六项。

(一)把「双减」督导列为 2021 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

将「双减」督导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系统部署。要求各地督导部门将「双减」政策落实及成效纳入政府履职督导评价,进一步压实政府责任;设立专门举报平台,通报典型违规案例,强化社会监督;组织国家督学、学校责任督学明察暗访,开展常态化督导;约谈、通报问题多发地区和单位,严格依规问责。

(二)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

印发各省(区、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的通知》,明确自 2021 年 9 月起,每两周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进行通报。通报内容包括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比例、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比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情况、违规培训广告查处情况和群众举报问题线索核查处置等 8 方面内容共计 21 项指标,涵盖了「双减」工作核心要求。各地从 8 月 30 日起,每月 15 日和 30 日前,报送半月报,第一期于本月 30 日前报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在汇总分析各地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印发各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呈报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抄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通过定期通报,督促各地聚焦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实效。《通知》还明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开设「曝光台」,对该落实能落实而不落实的工作,或经多次通报仍整改不到位的典型问题,要直接在有关媒体和网络上曝光,并依规启动问责程序。

(三)将「双减」工作纳入省级政府履职督导评价

7 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对 2021 年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作出部署安排,明确将省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情况,包括「双减」纳入省(区、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双减」工作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等,作为督导评价的重点内容进行督查考评。在综合考虑各地自查、监测评估、信访举报、地域分布等因素基础上,拟于 11 月抽取 7 个省份开展实地督查。我们将在省级政府履职国家督导报告中专门反映各地「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在分省反馈意见中重点反映「双减」目标达成情况。

(四)设立「双减」问题专门举报平台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微言教育」「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开设举报专栏,受理群众对学生作业负担重、学校未依规开展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无证照培训、虚假宣传、超标超前培训、超期预收费、违规高收费、退费难等问题的实名举报。目前已收到 8000 多条举报。下一步,我们将分省归集有效举报问题线索,印发督办通知,按属地管理原则要求相关省份核查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我们将组织国家督学和有关专家进行实地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核查情况。

(五)发布预警提示家长校外培训缴费风险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先后于开学不久的 3 月和进入考试季的 5 月,发布了 2 期校外培训风险预警,提请家长注意选择有资质正规培训机构,不一次性缴纳超 3 个月或 60 课时的培训费用;提请家长警惕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诱导缴费、巧立名目违规收费、炮制噱头高额收费,维护好自身权益。9 月开学后,我们将在梳理群众举报问题线索、半月通报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普通性、趋势性问题,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公布虚假宣传、无资质运营、卷钱跑路等机构名单和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六)组织开展实地督查

按照「全面覆盖、问题导向、持续深入、压实责任」的总体要求,于 6 月组织国家督学重点对全国各省(区、市)「双减」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这次督查,除国家督学外,特别邀请了 25 位媒体记者作为特邀督导员全程参与。督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发现的问题,逐省开列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明确要求,并将视整改情况组织「回头看」。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层层压实督导责任,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校外培训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 年内显著减轻。

二、关于「五项管理」实地督查

今年 1 至 4 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五个专门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规定。「五项管理」是「双减」工作的一项具体抓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6 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 16 个督查组,对全国除有疫情的广东省外的 30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项管理」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共核查 417 所中小学校、241 个校外培训机构,访谈校长、教师、家长、学生计 2200 余人,回收问卷 45000 余份。

(一)落实进展

从实地督查看,绝大多数省份按照「全覆盖、齐步走、抓督查、常态化」要求,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制定工作方案、宣传解读文件等方式,强力推进落实,「五项管理」规定要求正在逐步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手机管理方面:97% 的学生表示学校对带手机入校园进行了管理。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坚持疏堵结合,细化管理措施,基本做到了在校期间学生手机的有效管控。

——睡眠管理方面:一些地区通过制定睡眠管理计划、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形成家校共管合力,基本保证了学生睡眠时间。

——读物管理方面:93% 的学生表示学校建立了课外读物进校园遴选审核制度。多数地区能够落实课外读物管理规定,健全入校审核机制,基本堵住了问题读物入校通道。

——作业管理方面:学校和教师更重视作业质量,设计差异化作业,在「控量」的同时力求「增效」。

——体质管理方面:多数学校能够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质健康测试和抽测复核制度。

(二)主要问题

1. 政府部署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只是简单照转文件,没有对政策作系统性、针对性宣传解读。师生、家长对「五项管理」知晓率低,个别省份超过 40% 的学生和家长不了解「五项管理」规定要点。一些地方工作推进不力,个别省份不少地区和学校计划到 9 月秋季开学才实施。一些省份没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还是教育部门在唱「独角戏」。

2. 学校细化落实不到位。一是手机管理不严密。一些学校申请使用手机制度不够规范,执行流于形式、把关不严。部分学校没有设立手机保管装置和明确手机管理责任人。二是睡眠时间不达标。问卷显示,38% 的中小学生就寝时间晚于规定要求,67%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三是读物管理欠规范。一些学校图书、报刊杂志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均配备标准。少数学校存在教师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指定读物问题。四是作业负担仍偏重。问卷显示,22% 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反映有书面家庭作业,17% 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超标。部分学校仍有教师用手机布置作业情况。部分教师未履行作业全批全改职责,老师部分批改、学生互批互改、学生自批自改、家长批改作业情况仍存在。五是体质管理有漏洞。问卷显示,38% 的学校未落实「每学期视力筛查不少于 2 次」要求,22% 的中小学生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时数不达标。体育课时被挤占问题突出,初三、高三年级尤为严重。

3. 家校协同不到位。各地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现象。家长虽认可「五项管理」政策初衷,但更担心孩子掉队、输在起跑线上,除学校作业外,不少家长还要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结果是「老师减负、家长增负」。还有家长不履行监护责任,把管理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逐省反馈问题。对问题进行梳理,形成分省问题清单,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正式反馈各省,提出整改要求,视整改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

二是纳入常态化督导。组织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在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将「五项管理」落实情况列为考评内容。

三是督促指导完善政策。重点是指导各地进一步厘清政府、学校、家长责任,增强家长监护、教育责任意识,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共抓共管氛围。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双减」热点问题,如校外培训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如何区分、如何防止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或家庭、如何防止学校在校外服务或晚自习时间超纲教学等,进行了回答。

以下为问答实录: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刚刚过去的暑假,教育部出台了支持各地探索暑期托管服务的举措,请问一下司长,这次的暑期托管,您认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吗?如果今后还要继续开展这项服务的话,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 7 月份,为了帮助解决暑假期间学生无处去、家长看护难的实际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提出了 20 字的要求,即「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这 20 字的基本要求,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这个《通知》发出以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各校也积极响应、积极行动。特别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会同共青团、工会、妇联、社区等方面,精心组织了今年的暑期托管服务工作。今年暑期托管工作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覆盖范围广泛。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几个省份是在全省域开展的,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江西、海南等一些地方,是面向全省做了部署推动。有的地方是在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开展了试点,大部分地方今年都是首次探索做暑期托管服务工作。

二是师生参与踊跃。我们做了初步统计,今年参与暑期托管服务的学生约有 302.6 万人,我们在了解过程当中也注意到,在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可能事先已经安排了暑期带孩子出游的活动,所以有的地方参与比例高一些,有的地方参与比例低一些。有 33.9 万名教师和志愿者参加了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其中教师有 24.2 万名。

三是活动内容丰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除了指导学生完成暑假作业外,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包括经典诵读、书法、美术、体育等等。有的还利用地方的一些资源,包括少年宫、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社区等社会资源开展托管服务工作。

四是社会反响较好。暑期托管服务帮助确有需要的家庭解决了照看孩子的后顾之忧,受到了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

这项工作今年是初步探索,还要总结经验。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入推进,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真正成为一个惠民工程。

总台央广记者:

对于「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我们要怎么样来发挥督导「长牙齿」的功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胡延品:

对「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一些地方,我们除了通报、曝光以外,还将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定向调度。对半月通报落实进度靠后的省份,我们将召开专门的调度会,要求这些地区加大工作力度。

二是约谈。对调度后进度仍然落后的,约谈相关地区的负责人。

三是挂牌督办。对约谈后落实仍然不到位或者工作不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地区,我们将实行挂牌督办,督办的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是问责。对调度、约谈、挂牌督办后工作仍然不力的地区,我们将依据《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启动问责,提请和督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中国教育报记者:

请问吕司长,刚才您介绍了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有关内容,请您再介绍一下出台这项政策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吕玉刚:

谢谢教育报记者的提问。我们大家都知道,必要的考试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受到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这次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工作的通知》,主要目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 19 次会议和中央「双减」文件关于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的部署要求,这是中央的部署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有效破解当前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考试次数偏多、难度较大、质量不高、结果运用不当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通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的功能,突出强调主要发挥学情教情诊断、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这个《通知》提出要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并区别不同年级做出明确规定。我刚才已经介绍了压减考试次数的具体要求。关于压减考试次数的要求,文件提出,先在中央和各省市确定的「双减」试点地区来开展。这里面要特别强调的,严格禁止以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这是作为教学工作纪律来要求的。

在规范考试命题上,强调要合理控制考试的难度,不得超标、不得超教学进度。还没学你就考,这是不行的,要以学定考。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考试结果的运用上,明确要求实行等级评价,并依据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帮扶学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通知》特别强调,不得按照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统筹,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义务教育考试管理的实施办法,切实把《通知》落实好。 

新京报记者: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教育部下发《通知》,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范围进行了划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社会上还有人对少儿英语、数理思维、国学等等培训是不是属于学科培训还存在疑问,想请问这几类培训是否属于学科类? 

续梅:

您问的是学科类培训这个问题,不属于在座的两位司局长的业务范围,相关的司局负责人也没有在,我简要地作一个回答。我手里正好拿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问题,这个《通知》里面就要求,在开展校外培训时,语文、数学等9类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原话是「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这个话听起来比较专业,确实这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于各种培训项目,其实际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要进行综合研判。如果培训实质上是对这 9 类学科其中的学科相关内容进行专门学习,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导向,是为升学考试来服务的,片面强化相关学科听、说、读、写、算方面的技能培训,那么就应当按照学科类来进行管理。

下一步,教育部也将进一步指导地方建立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来进行审核把关,加强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双减」政策出台后,在部分地区培训退费难成为了很多家长们投诉的热点。请问,对于教育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和超预期收费而造成退费难现象,对这类问题我们如何督办呢? 

胡延品:

确实,像你刚才讲的,在一些地区,不光是「双减」政策出台前,在培训机构治理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退费难,甚至卷钱跑路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特别是虚假宣传、退费难的问题,家长可以向「双减」管理监督平台举报,也可以向当地的职能部门反映。我们也将及时发布缴费风险提示,提醒家长不预缴超期超时长的培训费用、地方的虚假宣传和缴费折扣陷阱。我们也将督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第三方资金监管,防止退费难和机构卷款跑路,对量大面广的退费难问题,我们将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督办;对卷钱跑路等严重家长权益的问题,我们将实行挂牌督办,也就是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给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督办通知。这个督办程序启动的时候,是要向社会发布的,督办的结果也是要向社会公布的。 

总台央视记者:

落实「双减」政策的首要任务是我们要提高学校内的教学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请问吕司长,我们对校内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双减」,一减是减轻作业负担,另外一减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作业负担,这是学校的责任,学校的任务。另外一减,跟学校的工作也有很密切的联系。这次中央的「双减」文件,我们也做了一些学习和梳理,对学校工作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三个提高」上,也就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贯彻落实中央的「双减」重大部署,中小学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这迫切要求我们要切实发挥好学校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作业、考试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等方面工作。全面提升学校的育人能力、服务水平,让教育更好地回归校园、回归学校,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最大程度地缓解社会和家长的教育焦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网记者:

吕司长,现在很多中小学教师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遴选工作,麻烦您介绍一下具体是如何开展的?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8 月初,我们以部办公厅文件下发了关于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通知。做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落实中央「双减」工作的部署,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有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热情。促进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二是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为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源源不断地提供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也建立建全云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的更新替换机制。大家知道,尤其在今年暑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得到了广泛使用,有的媒体反映效果挺好,说是把小学六个年级、初中三个年级、高中三个年级的课程全部搬上了云平台,点开即用,全免费,全是名师上课,对这项工作点赞。这套课程资源是去年在疫情期间,按照「四高」的标准来完成的,就是依托了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教学水平高老师和专业水平高的团队来打造的。 

这套资源现在已经提供了,但是资源也不能一成不变,也有个更新、提高的问题。所以,这次组织精品课的遴选工作,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激发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创造更多的精品课程,同时把这些精品课程遴选上来,放到平台上去,让更多的地方和学生共享共用。

这次除了服务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丰富资源之外,这套资源第三个目的就是服务学生和教师的使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支持。 

四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遴选这些精品课程的资源放在平台上,让更多的地方共享共用,加快缩小区域城乡的教育差距。目的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在操作上,精品课的遴选工作,要坚持优中选优。我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质量标准,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方向,确保科学严谨,突出课堂实效,注重制作规范。当然,还有一条,就是一定要保证教师的原创,是自己教学改革的成果,不是临时拼凑的。

精品课的遴选工作,我们要求是在教师充分总结个人教学实践成果、认真凝练教学经验和方法,学校和县级教育部门组织展示、交流的基础之上,按照教师自主申报,要激发他的内在动力,然后学校推荐,县级初选,省市遴选,再到教育部,最终遴选审定,这样几个程序。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省级推荐的精品课程进行评选,遴选确定部级精品课,对获得部级精品课的这些教师将颁发证书,并将部级精品课纳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共享共用。我们也鼓励各地组织遴选省级、市级的精品课,让更多的老师能够参与进来,更广泛地激励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日报记者:

「双减」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有人担心「一对一」家教会因此盛行起来,学科培训会因此转向家庭、地下、网上,对此教育部怎么看?如何打消家长顾虑,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好? 

续梅: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这位记者刚才提到的学科类培训可能转入「地下」或者家庭来开展这种违规的学科类培训,对于这种问题,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指导意见。下一步将出台针对性举措,来指导各地进行科学鉴别,对发现的违规问题会进行认真查处。另外对于线上的学科类培训,教育部会进行常态化的网上巡查工作,一旦发现有违规的行为,也会进行认真查处,来确保「双减」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人民网记者:

请问「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校之间的竞争核心又回到了校内,如何避免部分学校在利用课后服务或者晚自习时间超纲超前教学,增加学生的负担呢? 

吕玉刚:

谢谢人民网记者的提问。首先说一点,「竞争」这个词在我们义务教育领域要慎用,当然我们鼓励每个学校都要把自己的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不管哪个学校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中央的「双减」文件非常重视课后服务工作,专门写了一大条,我刚才也做了介绍,对课后服务的功能和质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有一句话是强调了「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这个规定,实际上就说明如果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超前教学是不允许的,超纲教学也是要严格禁止的,因为超纲教学一直是禁止的,不允许的,这应该作为教学工作纪律来要求,违规的也应该严肃查处。 

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发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课后服务时间内,应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应给予帮扶、答疑、指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他的学习空间。要坚决禁止将课后服务变成集体的学科教学或者补课,如果出现这类问题,教育部门要严肃查处。课后服务我们要按照文件要求,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教育
全面「双减」的第一个学期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