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何以突围?

文 / 三生 来源 / 节点财经

曾经,白酒行业风起云涌,牛股辈出,酒鬼酒乘势而上,成为酒企在资本市场中最耀眼的“黑马”之一。2019年至2021年,这家湘西酒企凭借高端化战略和渠道扩张,在2021年创下营收34.14亿元、净利润8.93亿元的辉煌战绩,股价更是一度飙升超20倍,堪称当时表现最佳的上市酒企。

然而,风停之后短短数年,酒鬼酒却陷入业绩滑坡的泥潭。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其净利润预计暴跌超97%,而再看资本市场,其市值已从最高900亿元缩水至152亿元(以4月1日股价计算),堪称“脚踝斩”,跻身行业“最惨”酒企之一。

当初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狼狈。其实,从整个行业大背景来说,当下的白酒生意确实不好做。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酒企的业绩也还可以,保持住了持续增长的势头,而酒鬼酒的表现就让人一言难尽了。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匹“黑马”失蹄?而面对仍不知何时才能好转的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又该从何处破局?

1、高光时刻背后,步子迈的有点大?

其实,酒鬼酒的起点并不低。其背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酿酒传统,主打馥郁香型白酒,在行业内有着相当的辨识度。馥郁香型是一种融合浓香、清香、酱香的独特风味,在白酒行业独树一帜。而在品牌上,酒鬼酒由“画坛鬼才”黄永玉设计的高辨识度包装,品牌自带文化属性。

所以,早在上世纪90年代,酒鬼酒就凭“文化营销”崭露头角,在区域酒企中崭露头角。

但是,2012年后在众所周知的白酒行业“塑化剂风波”中,酒鬼酒也未能幸免,元气大伤业绩下跌,直到2014年中粮集团入主才迎来转机。中粮为酒鬼酒带来了资金、资源和管理经验,公司业绩随后扭亏为盈,营收从6.01亿元稳步爬升。

到了2019年,信心爆棚的酒鬼酒喊出“短期30亿、中期50亿、远期100亿”的大目标,剑指白酒第一阵营,正式拉开全国化扩张的序幕。

随后的三年(2020至2022年)是酒鬼酒的高光期。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营收18.26亿元,同比增长55.07%;2021年营收34.14亿元,同比增长86.97%;2022年营收达到顶峰40.5亿元,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17.38%。同期,经销商数量从528家激增至1774家,核心终端突破3万家。

酒鬼酒的步子迈的很大,市值直逼千亿,而在《节点财经》看来,这一波大涨离不开几个关键因素:首先,彼时白酒行业正处于高端化浪潮,酒鬼酒踩准了风口,主推高端“内参”系列和次高端“酒鬼”系列,毛利率一度高达91.63%和79.95%。

这是产品端,在渠道端,其激进的渠道扩张策略成效显著,三年新增经销商超1000家,覆盖全国97%的省级市场和73%的市级市场。最后,还有中粮的品牌背书和营销助力,让酒鬼酒成为区域酒企逆袭的标杆。

当时的酒鬼酒,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但是,高歌猛进的背后也埋下了隐患,造成如今的窘境。

2、日子不好过,行业不背锅?

其实,从表面上看,酒鬼酒的业绩低迷离不开白酒行业的整体背景。2023年以来,消费场景受限、次高端需求疲软,经销商库存高企,白酒市场进入调整期。但是,放眼全行业,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头部酒企仍在增长,酒鬼酒走下坡路显然不能让外部环境背锅。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部策略失误应该是主要原因。

首先来说,如今的业绩颓势可以看做是以前渠道压货的后遗症。当初酒鬼酒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压货式扩张”。彼时酒鬼酒的经销商数量翻了三倍多。而为了冲业绩,酒鬼酒向渠道大肆铺货,库存快速累积。从2020到2022年,其成品酒库存从2993吨增至7375吨,翻了一倍多;到2023年末,库存仍高达5671吨,基酒库存40526吨,去库存压力骤增。

压货在短期内可以推高营收拉台业绩,但渠道消化能力跟不上,产品滞销就不可避免。经销商不堪重负,信心下滑,经销商数量骤减快速下降。这一点在财务报表上有所体现,比如合同负债,2024年初为2.35亿元,三季度末就降到了2.07亿元。而在2023年同期,这一数据则为3.67亿元。而在白酒行业中,合同负债的大幅下滑,往往反映出经销商打款意愿低迷,对品牌信心不足。

此外,酒鬼酒还陷入了价格倒挂的“恶性循环”之中。《节点财经》观察发现,酒鬼酒的产品定位偏高端,尤其是内参酒,出厂价一度超过飞天茅台,瞄准千元以上市场。但品牌力和市场认可度不足,导致价格严重倒挂。在某电商平台,其到手价已跌至700多一瓶,而建议零售价高达1499元。酒鬼系列同样未能幸免。

为了控价,酒鬼酒在2023年多次停货整顿,比如暂停内参酒接单、清理酒鬼系列渠道,但效果有限,反而进一步抑制了销量。

其实,《节点财经》认为,在白酒行业,此前长期奉行“得高端者得天下”。酒鬼酒曾寄希望于高端化转型拉动业绩,所以在内参酒、酒鬼酒上投入巨大。但随着行业调整,高端酒消费降温,高端化战略遭遇天花板,大众价位产品又未能及时补位,所以才导致全线失守。

3、透支的未来,胖东来帮忙补回来?

当然,库存高企、价格倒挂这种问题,并不是酒鬼酒一家才有的问题,而是区域酒企普遍困境的一个缩影。

在白酒行业有这么一句话,“30亿求存、50亿称霸、100亿全国”,酒鬼酒一度冲到40亿,却未能站稳关键节点。《节点财经》认为,抛开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周期性调整的困境,酒鬼酒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当初“步子迈得太大”。其馥郁香型产品虽然独树一帜,但消费认知度不及浓香、酱香,全国化根基不牢。面对这种情况,其激进扩张的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透支未来,进而导致库存和渠道双重承压。

当然,面对困境,酒鬼酒并非坐以待毙。从2023年起,公司启动了一系列自救措施,试图扭转颓势。

2024年2月,中粮系资深成员高峰接任董事长,提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目前,其逐渐将费用重心从渠道转向终端,加大消费者培育力度,并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控货,减少窜货乱价,试图重塑渠道信心。

并且,当前酒鬼酒也开始布局大众价位带。2024年上半年,湘泉系列营收占比从2.34%升至4.94%,同比增长36.33%。同时,酒鬼酒明确不再盲目招商,聚焦现有经销商提质增效。2024年上半年主动清理低效经销商473家,意在提升单店规模和盈利能力。

此外,今年2月2日,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还曾率队前往酒鬼酒公司交流,并表示希望未来在零售渠道拓展、产品创新推广等领域深度合作。当时,在白酒股普遍阴跌的背景下,酒鬼酒一度大涨。

但是,随着热点过去,酒鬼酒的股价仍是被打回原形。所以,这些操作能让酒鬼酒能翻身吗?很难说。短期内,库存压力和价格倒挂仍是硬伤,2025年业绩想快速反弹难度不小。从长期看,酒鬼酒只有先稳住基本盘,找准定位,才有可能重回增长轨道。

酒鬼酒是白酒行业分化加剧的一个缩影,从低谷崛起,因急速扩张而陷入困境。如今,从整个行业到酒鬼酒自身,其实都处于十字路口,而酒鬼酒能否找回“黑马”姿态,答案或许不在风口,而在其自身的抉择。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酒鬼酒
酒鬼酒,何以突围?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