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大考,中国基建如何答卷?

文/李信 

编辑/子夜 

中国为何被称为“基建狂魔”?

几个数据可以直观地体现,这个名称背后的速度和效率。

2021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28万公里,路网规模已居世界前列,特别是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大桥总长度世界第一,公路桥和铁路桥总量超过100多万座,数量世界第一。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中国交通基建的企业们,似乎从来不怕困难,他们的奔跑速度毋庸置疑。

但在快速向前的过程中,除了外界看到的强大和高效外,“海陆空”交通基建企业也遇到了各种困难。组织庞大、项目复杂、协同低效等各种痛点,伴随着他们的前进。

如何帮助大型组织实现高效协同,让复杂的项目变得易管理,成了很多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们也开始尝试使用钉钉等产品,作为数字化提速的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尝试和探索,值得关注。外界也可以窥见,一个个迅速壮大的企业,是如何处理组织管理和项目管理问题的。

1、“基建狂魔”飞奔:有速度也有痛点

今年6月29日,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流淌而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

距离西安2000公里外,在一阵阵机器轰鸣与风沙呼啸声中,数十台推土机将面前的沙丘夷为了平地。一年后,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新疆沙漠中,将出现一条崭新的沙漠公路。

在沙漠建公路,在悬崖边修桥,在深山内建高铁……今天的中国,有着数不胜数的世界级“超级工程”。

为什么中国能创造如此之多的“工程奇迹”,这与我国国情不无关系。

中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城镇化率较低,这既为中国基建发展提供了施展的空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所在。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底,我国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27圈半;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全国机场总设计容量超过14亿人次。

“从跨越大江大河到穿越山谷溶洞,从稳固高寒冻土到抵御14级台风,还要兼顾保护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文物……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建设者,会遭遇如此复杂的设计挑战。但破解这些世界级难题,造就了世界级工程和世界级建造队伍,使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基建强国。”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副院长王玉泽曾提到。

国内基础建设的一路飞奔,带动了基建企业的业务发展。但伴随着飞奔,大型基建企业也面临技术更迭、安全管控、流程管理等诸多挑战。

例如,基建项目建设普遍内容复杂、工程周期长、项目要求高。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细节问题,这就需要项目建设方在工期控制、过程质量及建设效率等方面不断更迭,做到及时、快速、有效地整改问题。

此外,企业规模庞大、办公地点分散、公司内的组织壁垒、缺乏协同难谈效率等痛处,也往往是大部分交通基建方都会面临的问题。

以民航业为例,组织管理一直是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由于民航业的特殊性,各类数据分散于空管、航司、机场及各个航信类保障单位,随着航班保障难度加大,叠加疫情人员流动管理等因素,需要各单位高效协同的时候,却发现基础的人员实时沟通都是问题。

可见,基建企业普遍都面临壮大后带来的诸多问题,考验他们的是随着时代“进化”的能力。

2、让“小学徒”管理大项目

在“海陆空”交通基建飞奔的过程中,各类大型装备的需求大幅增加,这自然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021年,全球前十大货物吞吐量港口排名中,中国占据8席。

以山东港口为例。过去三年来,山东港口增幅连年超过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年吞吐量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400万标箱,分别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

青岛港口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山东港口装备集团推进装备智能化升级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制造港口集装箱装卸机械、港口门座式起重机等,提供港口全程物流链机械设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青岛港口装备公司(隶属于山东港口装备集团) 

随着近年来港口货物吞吐量的高速发展,公司承接的生产机型不断增多,企业内部也遇到了项目周期长、生产数据庞大、生产过程复杂难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以港口必备的大型设备轨道吊为例,光设计图纸就有400余张,涉及零部件等物资1000多件,整个工期长达10个月,需要100多人参与其中。

仅单个设备的生产就如此庞杂,更不用说同步生产多个非标设备,这给青岛港口装备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管理难度。

“我们生产的都是大型非标设备,不仅制造周期长,不同设备制造工序也不同,而且有些人员会同步跟进好几个项目的生产制造,这导致一些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并发处理大量事情。”青岛港口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数字技术应用小组负责人周俊克告诉连线Insight。

以往,面对各个设备的不同生产周期,生产主管往往通过Excel表汇总项目情况,再通过Excel表、会议、口口相传等方式进行安排分配。

“很多时候汇总完项目进度后,由于并行项目众多,往往容易忘记哪件事应该提前分配,哪件事可以稍晚些再分配,这就容易在重要节点上出错。”周俊克表示。

改革,刻不容缓。

青岛港口装备公司开始寻找合适的协作平台工具。

在制造业,绝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传统的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进行管理,这似乎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惯例”。

尽管传统ERP软件在制造业有着一定的市场基础,但如今的制造业早已朝着先进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传统的ERP软件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已然暴露出诸多弊病。

在周俊克看来,传统ERP软件也有项目化的分解能力,但逻辑关系更复杂,而且需要全员协作,这对新上手的公司来说试错成本很高,“这些ERP厂商只局限自身认知做产品,而不是根据现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迭代产品,导致他们做出什么产品,我们只能接受什么产品”。

本想通过先进工具提升效率,但最后钱花出去了,却还不知道先进方法是什么。

这并不是青岛港口装备公司一家面临的问题。面对新的时代挑战,传统交通基建企业往往率先嗅到机遇,却船大难掉头,加上缺乏效果反馈造成的信心不足,于是一通经费燃烧后,工程质量、项目速度、业务精度等等方面却无法保证效果。

这也让青岛港口装备公司最终暂时未考虑传统ERP软件。

反复对比了市面上十多款协作平台工具后,青岛港口装备公司最终选择钉钉的Teambition产品作为转型切入工具。

随后,青岛港口装备公司通过深入挖掘生产项目和工作安排管理的特点,利用Teambition划分出了7大任务分组,分别为筹备立项阶段、图纸涉及工艺、物资采购供应等,并且理顺了工程项目的重要节点和里程碑,生产流程逐步实现了线上化管控。

不要小看这一简单的划分。经过分组后,每个项目都变得可穿透、可衡量、可管理,而且当一个项目标准化后,多个不同项目就能进行协同管理。

每个成员可以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全貌,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关注重点分组下的工作,如设计部门可以重点关注“图纸技术工艺”分组,质量部门可以重点关注“制造过程、安装过程、问题整改”等分组。

青岛港口装备公司用Teambition高效管理近两万个生产任务

在这过程中,督查工作也从原本人工收集汇总,再按期通过邮件方式联系各部室催办工作的低效方式,变为了综合管理部通过共享的清单信息,可以将各部室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并明确时间节点,所有的工作得以可视化,逾期任务一目了然,项目风险也可随时反馈。

按照周俊克的话,原本一个人脑子里只能记一两件事,到项目现场也只能处理记得的这一两件事,但掌握流程化方案后,一个人就能记得10件事,处理10件事。

截至目前,青岛港口装备公司在Teambition上同步管理着44个在建项目,含20个在建港机制造项目,21个技改维修项目和3个工程建设项目。共计19000+个任务的信息均得以有效的管控,改变了过往“生产过程不透明”的状况,让项目平稳推进不延期。

Teambition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当Teambition上的项目形成一定规模后,就成为了公司内部的知识库,甚至可以说是公司最有经验的那位“老师傅”。

“使用Teambition前后的体验差别很明显。用句形象的话说,原本经验丰富的人才能管理项目,但在Teambition这个‘老师傅’的带领下,经验较少的新人也能上手管理项目。”周俊克表示。

今年8月,青岛港口装备公司就在Teambition的助力下,在物资衔接、工序调整、质量把控等环节争分夺秒,仅用25天就完成3船5港11台港内外门机设备总装调试发运,再一次将“不可能”拼成了现实。

3、“大象”起舞也可以很灵活

如果说青岛港口装备公司的烦恼,是如何实现复杂项目的同步管理,那么,对于西部机场集团来说,烦恼就是如何管理庞大的组织。

作为全国第二大机场管理集团,西部机场集团目前共管辖陕、甘、宁、青四省(区)25个机场,管理二级子企业20家,共有近两万名员工。

西部机场集团并不是一开始就拥有如此庞大的规模,其前身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03年,机场属地化改革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接收榆林、延安、汉中、安康四个支线机场。至此,西部机场集团初具雏形。

此后数年,西部机场集团先与宁夏、青海机场公司重组,后接管天水、甘南、陇南、平凉、银川等地机场。最终,西部机场集团管理的机场数量和航空业务量分别占民航西北辖区总量的70%和84%。

一个员工数量堪比小镇人口的大型组织就此形成,这也让西部机场集团遇到了新的管理难题。

最开始,西部机场集团管理的各个单位办公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这导致集团统一协同和沟通的成本居高不下。

比如西部机场集团下属的青海机场集团拥有6个支线机场,其中有4个机场都在疫情期间处于不同程度的疫情防控中,机场之间相距500-1000多公里,要实对这些机场的精准指令传达和措施落地,存在着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西部机场集团迫切需要一个工具,来实现集团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在全员在线的同时,还可以快速找到集团成员单位的每一个人,并且跨地区能够便利交流。

对此,西部机场集团自主开发了西部机场App,试图通过线上APP来服务2万名员工。但在自建门户的过程中,西部机场集团很快发现持续投入大、整个版本迭代效率低等问题。

它开始寻找其他合适的工具。

在一番寻找和试用后,西部机场集团最终选择了钉钉,并将管理的二十多个机场全部“搬”上专属钉钉,打通了集团财务、法务、OA等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集统一沟通协作、应用生态、信息门户、业务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启用后,很快就发挥了作用。去年9月,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在陕西举办期间,国内疫情又起。机场集团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通过钉钉会议,召集上万员工定期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培训,实现了快速的信息同步,同时也提高了培训效率。

对机场这类随时需要应对突发情况的组织来说,信息同步、快速反应,是组织管理的必备要求,而如今,西部机场集团正在借助数字化工具,跨越区域、部门、职能间的障碍,快速提升整个组织的协同效率。

西部机场将组织和业务“搬”上钉钉

除了在协同方面更为高效外,西部机场集团也在通过钉钉低代码解决一线业务问题。

2021年10月,疫情防控仍处于紧张的态势。一套疫情防控管理模块对于西部机场集团来说,显得很有必要。

与时间赛跑的情况下,西部机场集团没有选择传统的IT手段去开发,那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它转而借助低代码,只用了2天时间,就搭建起了疫情防控管理模块,能够一目了然掌握航班、密接人员等信息。

有了这样的经验后,西部机场集团半年就上线了超百个低代码应用,用于资产管理、安全巡检、物资出入库管理、飞行区安全关键指标数据分析等常用场景。

无独有偶。一千公里外,东航北京分公司所属的北京地服,通过低代码工具也自建了多个用于一线的防疫管理应用,如“城市防疫政策速查”应用,员工在上面输入目标城市,就能获得最新防疫政策指导,大幅提高了旅客证件、核酸、健康码的指引服务效率。

东航北京地服人员使用钉钉查看最新防疫政策

换作以前,面对各地旅客,一线员工需要先查阅相关文件,了解各地防疫的最新政策。但由于城市防疫政策变化较快,加上旅客可能涉及多个城市中转情况,查询往往费时费力,还可能不准确。

相对传统软件开发,低代码之所以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在于其低门槛、低成本的特点,一线业务人员也可以迅速在钉钉上,搭建起所需要的应用,满足企业快速响应变化的需求。

低代码带来的更直观的效果是,一线业务人员更了解需求,能够更直接地根据需求,开发所需的应用,同时可以根据变化,随时修改,让应用紧贴业务,十分个性化。

这也意味着,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个原本要走申请、等排期、求资源才能解决的业务需求,如今一线业务人员也能通过自学低代码快速上手,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如今,航空领域掀起了一股上“钉”热潮。除了西部机场集团、东方航空,华夏航空、成都航空、深圳航空等也纷纷将组织和业务“搬”上钉钉。目前钉钉上有350多万个应用,其中大部分应用由企业的业务人员自行搭建。

4、钉钉陪交通基建“进化”

今年3月,钉钉总裁叶军宣布今后钉钉只做一件事,那就是PaaS化。

这个定位,决定了钉钉只做基础能力和基础产品,不断打磨钉钉文档、Teambition、音视频会议等基础功能,建立牢固的底座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和产品开放给生态,让钉钉能够连同众多SaaS厂商共同服务客户。

钉钉总裁叶军

“我们用钉钉后,第一个深入使用的就是钉钉文档。现在开会的时候都会把文档打开,让其将重要信息汇总起来形成知识库,并分享出去让每个人的信息对等,首先确保相关人员知道项目进度。”周俊克表示。

交通基建企业,因为企业的组织庞大,决定了它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既需要过硬的基础工具,解决办公协同问题,也需要可供灵活定制的平台,集成更多贴合自身特色业务的系统。

钉钉也在不断拓展服务大型组织的能力,陆续推出了低代码平台、酷应用等,为客户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广袤天地。

西安地铁是另一个鲜明的例子。众所周知,地铁作为城市的主要交通脉络,车辆维修管理对地铁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过去,车辆出现故障后,需要电话联系维修工程师,结束后再一一记录车辆检修情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数据无法沉淀。

如今,陕西主要城市的地铁运营方将车辆管理系统集成到钉钉上,工程师可以在钉钉上直接收到任务通知赶往现场,并可在钉钉快速查询该线路地铁的过往运行情况,包括车辆编号、故障说明以及过往处理情况,方便第一时间判断故障情况,有效提升检修效率。

在陪伴企业一同奔跑的同时,钉钉也在更加深入各行各业,不断地进化。

2020年9月,阿里公布新一轮战略部署,将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云钉一体”战略由此开始落地。如今,云钉一体下连阿里云基础设施,上承客户自主开发的各种应用,同时钉钉也在不断升级自身能力,通过更多技术赋能支撑大大小小的基建企业取得新突破。

用钉钉打好数字化辅助,交通基建正由“重”变“轻”,更灵活、更高效地稳健向前。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基建
数字化大考,中国基建如何答卷?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