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集体裁员,职场人逃离互联网

文/孙鹏越

编辑/大风

“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

“涉及所有的业务线”

“全面精简人员配置”

公司通告中一句句触目惊心的字眼,让无数打工人惴惴不安。一场大裁员引起的恐慌,正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蔓延。

在疯狂造富的20年,互联网成就了难以计量的亿万富翁,让无数行业羡慕不已。甚至都形成一种约定成俗的社会认知:能进互联网大厂,等同于光宗耀祖。而如今,对“造福”的期待,变成了对“裁员”的恐慌。

12月23日,百度被爆出大裁员,其中游戏部门300多人几乎全部被裁,直播业务被裁员90%,还有一位百度副总裁也要离职……如此前所未见的裁员力度,也仅仅是这波“互联网裁员浪潮”的一个注脚。

其实早在今年12月初,爱奇艺就开始“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这场大裁员几乎涉及到爱奇艺所有业务线,从影业、IP、游戏、电商部门,甚至到经纪公司,无一幸免。预计将裁员20%-40%,涉及3000人左右。

不仅仅只有爱奇艺,知名大厂字节跳动在今年频频有裁员动作。陆续裁掉了教育、游戏等部门,在大量裁员后,字节跳动继续发内部邮件称:决定撤销人才发展中心部门,继续精简HR团队。看来在大厂做HR很不容易,不但要劝别人离职,还得劝自己离职。

另一家短视频巨头快手,也将裁员过冬,优先裁掉kwai国际业务人员,其次是高薪员工和低绩效员工。裁员幅度达30%,资本家嘴脸毕露无疑。

爱奇艺、快手、腾讯、阿里、百度、滴滴、苏宁……共计19家互联网公司的裁员统计图在网络上疯传,把恐慌推上了极致。工位上人人自危,一边庆幸自己没有被选中,一边担心明天会不会轮到自己。

一直以高速增长态势示人的字节跳动,正面临着全面放缓的窘迫。原本广告投放三大巨头:教育、地产、小额贷全都受到重创,直接影响着字节跳动的核心收入。受创最深的抖音,它广告业务已经半年停止增速;除抖音以外,今日头条甚至处于亏损边缘。

在2021年各大企业发布的财报来看,业绩增长放缓是普遍趋势。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寒冬。

今年以来,游戏行业经历了密集的监管和舆论危机。游戏行业作为互联网大厂的主要盈利之一,也在“被迫降速”。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约为2965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例较去年同比缩减近15%。

除了“防沉迷”以外,今年也被誉为“反垄断元年”。从“互联互通”的解封外链屏蔽,到“反垄断”的放弃独家音乐版权、严禁“二选一”;不少大厂都吃到了反垄断罚单,昭示着互联网资本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也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以规模换增长的无序扩张将全面暂停,企业进入“降本增效”和“开源节流”为主的新阶段。阿里、腾讯、华为等大厂把战略投资的重点转向硬科技,尤其是芯片领域。平头哥和蓬莱实验室陆续推出多款芯片成果,努力攻克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互联网行业在经历长达20年的指数级增长之后,用户增速放缓,流量和模式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行业发展受限,导致大裁员并不是个例。自新世纪以来,国内至少经历了四次的大规模裁员,但每一次行业裁员之后,都会有新行业的兴起。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实体的衰落引起互联网和电商的崛起;

2016年O2O行业集体爆雷,到直播行业的盛行;

2020年的疫情,引发新消费品牌、线上品牌的火热;

那今年的互联网行业进入冰河期,是否又将迎来新行业的爆发?可能是芯片?或者新能源?或者元宇宙?

一切都还是未知,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去迎接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机遇的到来。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大厂集体裁员,职场人逃离互联网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